- A+
10月2日的早晨,经过国庆节长途跋涉的我虽然疲惫,但还是一早坐在了餐桌前,准备陪家人一起吃个早餐。孩子突然问我“老爹,蒋介石是个坏人吗?”我一惊,怎么会有这个问题,“呃------,这要看从哪个角度上看问题了,蒋介石这个人,对中国的独立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,不能说是一个坏人”我回答。“那我们教科书上说他是个坏人”孩子回答我,“儿子,历史是胜利者写的,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失败者会被描述的一塌糊涂------”,我简单地回答了孩子的问题,自己却冒了一身汗。
评价蒋介石,在以前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,现在环境好多了,我们可以正视那段历史了。今天已是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,同时也是建国67周年,在这个举国欢庆的十月金秋里,回味历史,我不禁怅然。我们如何评价蒋介石呢?我们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的看待那段历史呢?
在我以前的认识里,在我以前的学习的知识里,在不少人的眼里,蒋介石这个人,无非三种角色:“头号战犯、民族败类、千古罪人”。
这是真的吗?民国的历史和蒋介石的日记告诉我们,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从教科书、影视作品和舆论宣传的那样。
我们需要对蒋介石进行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,站在“中”的角度上,不左不右,作出合理的评价。否则我们很多历史没有方法写清楚,如民国史、国民党史、国共关系史、台湾史,甚至我们共产党的历史,都不能不写蒋介石。他总是绕不过去的一笔。
前几年去过台儿庄战役纪念馆,纪念馆的对面就是历史教科书上李宗仁拍照的台儿庄火车站。以前对此没感觉,后来看了《川军团血战到底》后才知道,那是国民领导的,以川军为主的一场战役。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地名邹县、界河、滕州、台儿庄。才知道1938年那场血战,原来距离我这么近。历史的真相,一直不曾远去。
好长时间以来,电视上的抗日剧一直都是在宣传共产党抗日武装,直至《我的团长我的团》的出现,宣传的是在云南腾冲的一次战役,作战部队为国民党的部队。刚开始看时不少人嘀咕,这怎么行,这可是舆论导向的问题啊?
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,胡锦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做了一个演讲,讲到“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,分别承担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,共同构成了对日斗争的战略态势”。这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抗日历史的新的评价。因此宣传正面战场的抗日影视作品,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荧屏上,倒也是不足为奇了。
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这个可以从他的日记里看到他的真实面目。蒋的日记,从1915年开始写,一直写到1972年,前后写了57年的日记,可谓有恒心。世界各国的领袖,还真没有人能超过他的记录,他能够留下57年的日记,真了不起。
蒋介石的日记,既有他内心世界的解密,也有政坛的内幕和奥秘,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人、重新认识那一段历史,均有帮助。
蒋介石是一个民族主义者;他牢记孙中山“振兴中华”的教导,要振兴中华,就要反对帝国主义,要尽可能维护中华民族的主权领土完整和统一。在北伐战争时期他就看清了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和民族扩张主义,时刻保持对苏联的清醒认识,坚决不做吴三桂和洪承畴,不把苏联引进中国来。
蒋介石还是一个改良主义者;他在日记中写道中国的问题不在军阀,也不再官僚,中国的问题在资本家。中国的革命要分两步走,一步是解决民族独立问题,第二步是解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问题。溃逃到台湾后,蒋介石接受了共产党的土改政策,在台湾进行了大规模的土改。
蒋介石也是一个极度的个人主义者,在电影《大决战》中经常出现他指挥到战争一线的镜头,说明他极度的自我迷信,自我标榜;什么事情他都要管,都要下命令,都要独断。
在我国的历史上,蒋介石这个人既有功又有过。我们过去强调他是“头号战犯、民族败类、千古罪人”,这里面有一些错误的成分,有片面的成分和偏激的部分。现在我们需要实事求是的从新探索,还原历史真相,告诉我们的孩子一个真实的历史,比什么都重要。